日前,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,經濟增長由負轉正,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。面對充滿困難、挑戰和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,中國經濟又將如何迎難而上、穩中求進?近日,人民網財經獨家專訪國務院參事、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、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,深度解讀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與破題之策。
劉多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
劉多表示,“新基建”是構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,培育新動能,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力量,“新基建”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劉多認為,“新基建”伴隨新一輪產業革命孕育而生,二者互為依托,相互促進,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,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,必將有力推進5G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李東生全國人大代表、TCL創始人、董事長李東生
疫情之下,中國企業如何開展貿易和生產,李東生認為,經濟全球化大的趨勢不會改變,“經濟全球化會停止”說法不可信。不過,未來經濟全球化的格局會改變,它的規則和方式也會有很大變化。
李東生表示,對于中國制造業影響來說,現在中國是世界工廠,未來中國企業要綜合考慮把中國工廠開到全世界,全世界都有中國的工廠。中國制造會變成中國企業在印度制造、在波蘭制造、在墨西哥制造、甚至在美國制造、在歐洲制造。我們要把我們的產業鏈、供應鏈深入到全球主要的國家和地區,并不是簡單的把產品賣給他們。
于英濤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新華三首席執行官
于英濤認為,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,是通過技術的進步帶來更多方便、快捷、高效、自動化的應用,打通整個城市所有數據的采集、清洗、分類、標簽化等流程,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檢驗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。
于英濤表示,推動科技創新,是高科技企業的重要責任。只有數字產業化才能夠促進產業數字化。中國高科技企業應當竭盡全力,利用先進技術做出最好的產品,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,推動數字產業化進程,進而促進產業數字化的發展。